已在单位工作5年的王方,可谓是部门的“中流砥柱”。最近由于一些失误,导致工作业绩不佳,领导当众批评了他,并要求他在大家面前做保证,不再出现类似失误。王方虽做了检讨,但他在低年资的同事们面前出丑,感觉“丢脸”,工作态度变得大不如前。正当他为此事苦恼时,领导又私下找他谈话,令他回忆起5年前刚入职时,当年的自己直面各种挫折,锻炼出了“超强、抗打击”的心脏,从不会因小小挫折变得一蹶不振。
与几十年前相比,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,许多人品尝到了小有成就的滋味。但是,一旦工作或生活环境发生改变,或者面临挫折,不少人就经不住打击,失去对工作、生活的
热情,甚至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。其实,这都是“心理韧性”太弱的表现。
心理韧性,又称“心理弹性”,美国心理学会将其定义为:面临逆境、创伤、悲剧、威胁、艰辛及其他生活重压下,一个人能良好适应环境的一种“反弹能力”。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心理韧性,才能在各种不如意面前,控制负面情绪减少其对生活的影响。
心理韧性与身高、血型、基因等人体先天特征不一样,它更像学会一门外语或掌握一种技艺,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“特殊技能”。要“强心脏”,就离不开时刻保持“社会新鲜人”的归零心态。所谓归零心态,就是把自己当新人,从一无所有开始。那些初出茅庐、没有工作经验的“菜鸟”,他们接受一份工作时,都是从零开始,累积实力。时刻保持新人的好奇与干劲,不断归零,不断进步。
除了回归初心,自我调节对加强心理韧性十分重要,尤其面对失败时。西班牙拉里奥哈国际大学拉盖尔·嘉德教授认为,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人,能在挫折后迅速调整心态,不陷入自怨自艾,重新设定目标和调整做事方法,力争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。
职场中,遭遇困难、挫折在所难免,与其被打击得像缩头乌龟、畏畏缩缩,不如放下架子、放下担忧,从零开始,调整心态,再次出击。